营城一中“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学校现状分析
1、办学成就。
营城一中有着厚重的师德传统,曾一度被誉为“营城一中现象”。自2002年划归九台地方管理以来,各级领导给了我们无私的关怀,学校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2003年学校晋升为吉林省重点高中,之后先后被上级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长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长春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长春市平安校园示范校、九台市教育教学先进校,九台市收费规范化学校等等。形成了以吉林省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十大人民满意教师、长春市师德标兵、长春市优秀班主任、长春市未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长春市级骨干教师为代表的优秀师资队伍。
2、育人环境。
营城一中创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近六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二万六千三百平方米,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图书室、电教中心、学生公寓、田径场、休闲健身场等标志性建筑设施。操场上建起了近30米的校园文化长廊、操场西侧新建人文长廊,建楼内文化走廊、校园文化展台、建设标准化篮球场、健身娱乐运动场等,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场所。
学校不仅语音室、微机室、还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和监控系统,全校所有的38个教学班建成了集广播、电视、视频、会议、监控、多媒体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学生教室。各办公、教学点计算机全部并入局域网,实现了信息共享。
3、存在的问题:
队伍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急待加强,名师数量偏少,省级骨干教师、长春市学科带头人申报尚有缺憾;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力尚显不足;教师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造激情有待于充分点燃,教师培训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创新;
管理问题:
管理改革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中的忙乱现象有待克服,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
二、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办学方向: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保障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和学校进步。
办学目标:创平安和谐校园,建学府型学校,办人民满意优质高中。
办学思想:精致教育,自主发展。
办学思路: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爱岗敬业为基础,以雄厚师资为动力,以淳朴校风为氛围,以德才兼备为宗旨,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工程、亮点工作、精品活动、有效课堂为依托,以实现学校品牌工程的战略目标。
校训:德品修身、学智树人。
校风:厚德、志远、自立、笃行。
教风 :严谨、务实、善诱、创新。
学风 :勤学、苦练、善思、多问。
三、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创平安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优质高中,五年内学府型学校初具雏形。力争用五年的时间(2013年——2017年)建设学习型校园、打造研究型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个性化学生,把营城一中建设成为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有特色的吉林省一流名校。具体内涵为:
突出“四性”:
1、超前性。教育观念意识超前。各项规划及配套设施具超前性。
2、开放性。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学校融入整个信息溶炉之中,广泛与兄弟学校、家庭、社会交流沟通,不断调整办学举措、教育方法等。
3、示范性。精神文明建设、办学方向、科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在全省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4、实验性。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做到“人人参与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科研报告、论文在全省有较大影响。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德育工作上,进一步优化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激活学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实现品德内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教育科研上,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整合学科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法和学法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实施课题研究带动策略,积极申报省、市、县教学科研课题,在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文化建设上,校园表层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校园广播站、网站、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更加规范,具有更好的宣传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熔铸和凝炼团结进取精神,实现文化立校和创建文化校园的目标。
在后勤服务上,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后勤工作的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快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调控能力,建立高效、节约、安全的后勤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后勤精细化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创建节约型校园。
(二)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
出名牌教师:
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层面上看,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教师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有一个质的飞跃,使教师能够站到时代的最前沿去理解教育,并努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去实践和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者型教师,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我们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造就一支名师队伍。 到2017年,我校特级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1%:1-----2人 国家优秀教师占2%:3-----4人 省级优秀教师占5%:6----10人 长春市级优秀教师占10%:10----20人 到2017年全校教师本科率100% 研究生人数占全体教师总数10%以上
出品牌学科:
从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层面看,经过五年的努力,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发展型备课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型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培植在教育界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个在全市产生影响品牌学科;学校备课组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能够在全市产生影响与推广。
(三)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今后五年,学校将瞄准省级一流名校的目标,以新课改为契机,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
1、实现两大突破。
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倡导综合化,让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与自然之中。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空中学校,实时开展教育教学、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教研科研一体化。
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继续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每月定时定地定人,全程参与,并不继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3、弘扬办学特色。弘扬办学特色是促使学校不断发展的有效渠道,也是展示学校亮点的重要手段。今后五年,学校不仅在办学质量上在全省有很大影响,在办学特色上也要力争在全省有较强的声誉。
(四)以素质教育为目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办学条件
到2017年,我校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1)筹建塑胶运动场
(2)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馆。
(3)校园网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网络办公将全面铺开,同时推广电子白板的使用。
(4)老三室要现代化,并建立新型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劳技实验室等,语音室更新换代。
(5)住宿生人数达到2000—2400人,单班教学人数保证在55人。增加教学使用面积4千平方米。
2、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成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创造而积淀下来的具有学校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重要的育人途径,它能通过师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确立,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先进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等作用。因此,在今后五年,我们将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传承文化底蕴,具有现代化气息。走廊文化凸显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增加新亮点。注重学习区,生活区文化建设,使班级,食堂,宿舍,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形成具有营城一中特色的学校文化的物态形式。
不断提升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丰富人际关系内涵。加强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校训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优秀教师的高洁品行陶冶学生的人格,用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促使学生自觉意识的觉醒与感悟,将品德养成看成是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崇高人格的魅力和道德自律的成就感。校园中师生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上,更应体现在品行气质上。形成具有营城一中特色的学校文化非物态形式。
(五)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完善科学的教学策略
宽基础:注重基础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注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夯实其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包括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提供众多的校本基本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宽泛的多种课程中自主选择。体现人文关爱的办学思想。
厚体验: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帮助其深入理解,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的学习经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各类学习实践中,特别是在宽基础的课程中,获得丰厚的体验。在体验中夯实人生基础。
重技能: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教育,尽可能地培养其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多种素养和技能,着重加强语言技能、艺术技能、生活实用技能、社会交际技能、工科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母语表达能力、与国际友人沟通的语言能力和适应生活的生存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扩大交往面、开阔胸襟与视野、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地球人。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打好底色,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
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发展目标(2013年1月——2014年9月)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加强班子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在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和爱校意识、服务意识;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重视成功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课外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2、第二阶段发展目标(2014年9月——2016年2月)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体系;完成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着力加强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建成一支具有战斗力,有一定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校风、教风、学风有较大的进步,教育教学质量又有新突破,学校教育教学步入科学、高效运作阶段。多项考核位居九台市前列。
3、第三阶段发展目标(2016年2月——2017年12月)
通过前阶段的努力,争取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教学品质诸方面得到大的提高,造就一支适应新课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与一流学校相匹配的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办学特色,在人文教育、教育科研、艺术教学等方面特色鲜明;构建学校的评价体系,保证规划实施;完成学校的整体建设,搞好后勤保障;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赞誉。